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我国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2020-11-20 10:56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14

每天早上8点,75岁的市民王如春都会站在自家阳台上,面向西方拍照。2014年初以来,风雨无阻。他拍摄了2000多张照片,成为记录石家庄空气质量变化的一面镜子。


“从2014年到现在,我总的感觉是污染的日子越来越少,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蓝天白云越来越多”,王如春把自己的照片做成空气质量变化的直方图。灰色和蓝色照片显示了石家庄的污染天气和多个优良天气。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始终处于蓝天保卫战的前沿。2013年,北京开始监测PM2.5。“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大力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蓝天保卫战。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58μg/m3;2018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51μg/m3;2019年,这一数值进一步下降至42μg/m3。今年1至9月,北京市优良天数累计197天,比去年同期增加32天。


1605841196931793.png


过去,中国的大城市和工业城市遭受空气污染。四川省成都市被龙泉山、龙门山环抱,产业齐全,人口增长迅速,污染物排放压力巨大,但空气流通条件较差;甘肃省兰州市也面临类似情况,炼化工业发达,地理上沿黄河流域发展。他们的空气污染控制面临许多困难。


2013年,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全国有序开展。2018年,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经过几年的治理,成都市民有机会看到“秋高气爽的西岭窗外有雪”,“兰州蓝”成了兰州的招牌。在全国各地,人们“仰望蓝天”的日子越来越多。


今年7月,广东江门摄影爱好者吴兆民在距离大雁山风景区纪元塔观景台50多公里的广州拍摄“小满窑”。照片中,珠江三角洲平原平坦,透视图的尽头可以看到珠江新城东西两侧的‘小满窑’和‘双塔’的轮廓。”能够在五六十公里外拍摄照片是不可想象的。“十三五”以来,地级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21.7%,重污染天数由10天减少到6天。近日,在“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应民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所有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我国大气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大气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实质性提高。”,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说。


越来越多的蓝天离不开大家的参与。2013年冬天,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三庙社区顺河二巷居民刘翠英正式告别燃煤取暖,享受“电暖”。以电代气是我国北方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3月,河北省煤改电、煤改气项目已超过759万户,北京用户数超过123万户,天津市用户数超过40万户。


细心的成都市民黄志谦发现,他身边的变化越来越多:路上的黄标车和老旧车被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人越来越多,选择骑共享单车,坐地铁、公交。”每个人都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将是惊人的,”黄说.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旅游都市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